今年上半年,中國船舶集團所屬中國船柴宜柴公司內配任務艱巨且繁重,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復工復產延期,各類毛坯進廠晚,工期十分緊張,還要時刻警惕暴雨對生產帶來的影響。面對重重困難,宜柴公司上下同心,充分利用產業鏈完整、設備齊全及社會資源等優勢,保證了各類內配件按時保質地完成。
“按照正常生產周期,一臺S40柴油機運動件完成需要35天,而為6S40ME-B9.5型5臺柴油機配套的運動件,平均每臺機僅用了25天就高質量地完成了!” 這是發生在宜柴公司機加二廠實實在在的“奇跡”。機加二廠自復工以來,及時根據生產部調整后的交機計劃,分解細化分廠生產計劃,組織人員搶抓生產進度。寬嚴相濟的獎懲措施,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,復工第一周就完成了6S40ME-B9.5機48項393件船檢螺栓及其它配套件的加工,第二周完成了949件船檢螺栓的交驗工作,創造了分廠單周交驗船檢螺栓的歷史之最,后續平均每周交驗船檢螺栓550件左右。
“奇跡”的背后,除了生產廠的辛苦付出外,也有各職能處室的全力配合。在高端裝備和多種經營業務不斷擴展的背景下,生產部針對內配件種類多、數量多、周期長的特點,積極協調應對。在合理調配生產方面,生產部堅持每月組織生產單位對生產負荷和產能狀況進行測評,排查負荷均衡情況,對生產能力進行綜合評估,找出難點和瓶頸,提前預警。在產品快速產出方面,宜柴公司成立了柴油機內配項目組,充分利用經營、生產、技術、采購、制造等資源,達到生產、服務縱橫兩條線,實現了快速產出的目的。在生產組織方面,生產部編制合理的生產計劃,按節點執行,統籌利用各類資源,推進均衡生產,確保了內配件按照節點產出,按期發運。
據統計,近年來宜柴公司已完成了大柴公司、青島屬地共計271臺柴油機的內配任務,為柴油機的順利交付提供了堅實保障。下一步,公司將不斷做強做大鑄件內配工作,爭取實現運動件加工全面配套,EGR、SCR系統機型全系列配套,為中國船柴全年各項既定任務目標的實現做出積極貢獻。